【追尋夢想】藥劑師轉跑道追夢攻藝術創作 港媽出繪本揭襲港嚴重傳染病真像
發布時間: 2021/03/29 11:57
最後更新: 2021/03/29 11:59
世上確有「三歲定八十」的事,註冊藥劑師麥明心孩提開始,最感興趣不是洋娃娃或煮飯仔,竟是五顏六色的小顆粒——藥丸。
雖然她後來轉了人生跑道當上插畫師,但仍與醫學結下不解緣,最近出版新書講述影響香港4大嚴重傳染病,寫、繪集一身,深入淺出揭開細菌病毒真面目。
註冊藥劑師麥明心由小學開始已對藥物及病菌有興趣,教育電視《病魔的毒計》中的細菌大王,可算是她的啟蒙。「故事講述細菌會開會,如何引致傳染病,把細菌病毒擬人法,十分有趣,不斷重看。」她上中學後,常書不離手,最愛的書種也是藥物相關類別,藥丸的不同顏色、形狀代表不同藥物,甚至是有關抗生素的課題,所寫內容她現在仍記得。
在香港讀至中三後,麥明心到澳洲繼續學業。上高中後,一心朝着藥物研究方向發展,主力研發愛滋病新藥。她大學入讀蒙納殊大學(Monash University)藥劑學系,但現實與她想像有分別:「研究藥物不適合我,因長年在實驗室埋首工作,我性格愛與人接觸;而且過往最想研究的愛滋病藥物,當時已有20多種相關治療藥物,不是我小時候所想,無藥可醫病人只有可憐等死。」
愛到社區藥房實習
她說讀藥劑學系4年,現在回想也是艱辛的,課程極之嚴格,曾有一年有50位同學需留級。盡管她不愛在實驗室工作,但每年也順利升班,藥劑學系有到醫院的實習環節,社區實習是她最感興趣的部分,與香港不同,澳洲是醫藥分家,病人要拿醫生開的藥單到藥房配藥,麥明心有機會接觸病人,不時講解藥物的用法及服藥諮詢。
畢業後她順利獲社區藥房受聘,邊做邊考取註冊藥劑師牌,一年多後順利成為註冊藥劑師。
藥劑師的工作從來不是配藥、藥物諮詢那麼簡單,她曾無數次遇過有病人拿來假醫生紙取藥,安眠藥、易依賴上癮的藥物(如嗎啡)、毋須醫生紙但需註冊藥劑師指導及監督下方可出售的藥物,她說這3類藥物都必須謹慎處理,尤其是最後一類,簡單如通鼻藥,有些人會購買大量用作非法使用用途。「甚至試過有一個醫生兼病人,開了大量安眠藥給自己到藥房配藥,這些必定即時拒絕了。」拒絕上述病人的後果,藥劑師都會遭到破口大罵,麥明心已見怪不怪,不會動搖半分。
藥劑工作的苦與樂
提起當藥劑師的苦與樂,她說辛苦之處是一更要返10個小時,由配藥、向病人講解用藥須知、補貨等全由藥劑師負責,除了吃午飯的半小時,幾乎全天候站着工作。「配藥是極度嚴謹的事情,配錯藥抑或分量不對、藥物相沖、病人有否過敏史等,統統都對病人有影響,不能出錯,每一個步驟都需專注和謹慎。」
快樂回憶也不少,她最感開心是工作性質能夠助人,尤其是長者。「年老多病,往往要服用一大堆藥物,他們有些根本不了解自己正在服哪些藥,如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,交給我為他們分門別類,我是十分享受這過程的;有時長者們看不同醫生,獲重複處方同一類藥別,我會為他們解說清楚,這都令我樂在其中。」
工作愜意又有滿足感,麥明心當了一年多藥劑師後,人生突然急轉跑道,轉向神學及視覺藝術方面發展。「藥劑工作不錯,但我想以另一種方式去幫人,一直心繫幫助弱勢社群,於是去了修讀神學,更曾到非洲宣教。讀神學中有一科目關於藝術創作,竟產生莫大的興趣和熱情,提起畫筆可由天黑畫至天光,重燃我小時候對愛畫畫的那團火。」得到丈夫鼓勵下,麥明心進修相關的藝術課程,投入視覺藝術及插畫的懷抱,生命軌迹再次轉舵。
科普歷史相結合
麥明心曾為兩本童書畫插畫,有感於自己曾當藥劑師的經驗,在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下,撰寫一本關於細菌病毒的繪本的想法蠢蠢欲動。「新冠肺炎肆虐全球,使大眾更着重於衞生、醫學、傳染病等的課題,在市面上有不少專門的科普類或歷史類圖書,可是這類圖書大多針對成年讀者,鮮有結合兩者的本土童書,因此希望製作一本結合了科學、本土歷史和社區文化探索的圖書。」
她選取了4種對香港影響深遠的傳染病——鼠疫、霍亂、沙士及新冠肺炎為主題,前兩者代表着舊時代極具危險性的傳染病,後兩者代表近年對人類有威脅的傳染病。透過訪問對答,讓小讀者輕鬆了解與該傳染病有關的知識,更從中窺探到昔日香港歷史,例如1894年鼠疫發生在太平山街的原因,是當年此地為華人聚居地,居住環境密集且非常髒亂,以致出現了鼠疫。
「我把藥劑的知識放諸在繪本中,但歷史不是我專長,於是不斷上網、翻書找資料,也得到出版社之助,為我蒐集了不少重要史實,並得到兩位傳染病科專家孔繁毅醫生及曾祈殷醫生給予意見,令這書得到順利付梓。」這書出版正合時候,麥明心希望小朋友在疫情期間,了解過往的傳染病的歷史,溫故知新。
記者:周美好